苹果因窃听赔付9500万,Siri背后的偷听真相绝非孤例!手机窃听器「苹果因窃听赔付9500万,Siri背后的偷听真相绝非孤例!」
苹果公司再次因隐私问题退出了集体诉讼的泥潭,并做出了一笔9500万美元的和解赔偿。这一切源于2019年《卫报》的一则爆料,揭露了iPhone的语音助手Siri竟在用户未授权的情况下录制声音,甚至将敏感医疗信息发送给外包承包商。虽然苹果一再否认,但法官的裁定却让这个隐私诉讼顺利推进。令人不解的是,消费品的广告推送似乎和用户的私聊内容如影随形,有购买的意愿却难以抵挡这种“窃听”的迷雾。
在现代科技的背景下,语音助手似乎变身为最好的“窃听器”,用户的隐私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许多用苹果手机的用户在讨论某个产品后,常常会收到精准的广告推送,这到底是算法的功劳还是窃听所致?
网安专家认为,手机App若想悄悄监听用户的对话,需要不断开启麦克风,这无疑增加了耗电量和潜在法律风险。与此同时,输入法、社交软件等其他App也被指涉嫌侵犯用户隐私,甚至出现了频繁推送个性化广告的情况。根据相关规定,性能不达标的App将被下架整改,但目前依然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。
在国内平台,许多用户表达了对手机监听行为的质疑,纷纷怀疑自己是否被窃听。然而,关于广告推送与窃听之间的直接关系,专家们表示并没有确凿的证据,仅是算法的推测与隐私信息的分享。
如果说苹果的9500万美元赔偿是一种无奈之举,那么它所引发的隐私话题却让我们思考,作为普通用户,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呢?首先,我们可以在手机的设置中,援手调整各类App的使用权限,拒绝它们收集隐私信息。此外,在下载App时,选择官方渠道以确保安全性,避免在不明站点携手神秘应用。最重要的是,认真检查每个App的隐私政策,了解它们可能如何使用我们的数据。
如今,隐私泄露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轻易忽视的问题,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技术公司,都需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。作为普通用户,我们也有力量发声,加速推动隐私保护的技术革新和相关法律的完善。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,选择默默忍受和积极保护,正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两重选择。
阿勒泰版权声明: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,E-mail:xinmeigg88@163.com